2016年12月12日下午,“伟达慈丹四位一体疗法”治疗肿瘤学术委员会在北京伟达中医肿瘤医院慈丹堂多功能厅准时召开第五次会议,北京伟达中医肿瘤医院业务副院长兼住院部主任张名学担任此次会议主讲人。张副院长结合多年临床经验针对胸腔注射治疗癌性胸水为大家做了详细的介绍。此次会议,委员会全体成员参加,副秘书长李欢担任主持。
会议开始,张名学副院长以癌性胸水为主题开始讲解,他讲到癌性胸水主要是由于恶性肿瘤晚期侵犯胸膜所致,常规化疗等治疗方法不能消除胸水,因此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使患者因胸水压迫肺组织及纵膈导致呼吸困难、心衰等多种并发症而死亡。在临床接诊中,针对伴有胸腹水的晚期肿瘤患者,张副院长主要采用胸腔引流排出胸水并向胸腔内注射药物的方法进行治疗。他一一介绍了关于胸腔治疗的适应症、禁忌症及相关操作步骤和操作顺序。
张副院长强调,在胸腔引流的实际操作中,要结合临床实践,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确定体位以及选择穿刺点。他还特别向大家介绍了穿刺后进入体腔的中心静脉导管,指出其不仅创伤小,而且具有可留置、反复引流或注药、不易折断或阻塞等优点。中心静脉导管引流能减轻患者痛苦,使患者可以早日恢复。随后,张副院长详细介绍了该方法的临床治疗的效果,并对胸腔内注射用药的用法用量以及临床上容易遇到的问题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参会人员都在认真聆听,汲取宝贵的医疗知识和经验。
会中,张名学副院长用经典案例阐释了胸腔内注药对于控制癌性胸水具有肯定作用。在接诊的患者中,61岁的李女士,在2015年7月因干咳检查后发现右侧胸腔积液,经右锁骨上淋巴结切除活检显示转移性肺腺癌,ALK基因检测阳性,纵隔、右锁骨上淋巴结、双肺、右侧胸膜转移。2015年9月来北京伟达中医肿瘤医院问诊服用中药进行治疗,咳嗽症状好转。2016年1月25日患者选择入院治疗,入院时患者喘憋,端坐呼吸,不能平躺。查体见右肺叩诊足音,右肺呼吸音减弱,B超示右侧胸腔大量积液。当天下午即给予右侧胸腔穿刺置管引流。当天引流出血性胸水1500毫升,第二第三天又分别引流出血性胸水1500毫升,共计4500毫升。1月27日给予初次胸腔内注射。随后进行多次引流胸水,胸腔注射给药后,将胸水全部排出。患者出院后,继续服用医院中成药物,目前肺部肿瘤缩小,肿瘤标志物已正常,生活自理,能正常做家务。张副院长强调,西医治疗立竿见影,配合中医更能达到标本兼治的效果,所以在临床治疗中,要坚持中西医优势互补。
张副院长指出,在癌性胸水治疗中,胸腔注药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而定,他举例73岁的患者孙女士。孙女士于2016年9月9日,经CT等检查诊断为左上肺癌,左上肺不张伴双肺多发转移瘤,左侧胸膜多发转移瘤,左侧胸腔积液,纵隔多发淋巴结转移。因考虑患者年龄大及多发转移,家人拒绝行活检穿刺及放化疗等治疗。2016年10月11日患者来到北京伟达中医肿瘤医院,入院时患者胸闷憋气,平卧困难,彩超示左侧大量胸水。10月12日行左侧胸腔穿刺置管引流,先后排出血性胸水4900毫升,10月20日胸腔注药(未注环磷酰氨,因药理学说该药必须进入人体经肝脏酶作用后才能具有活性),注药一周后又先后排出胸水4400毫升,排尽胸水后于11月14日行第二次胸腔注射,按方案给药,直至现在做B超检查也只见少量包裹性积液。
随后,委员会主任、北京伟达中医肿瘤医院院长郑伟达教授做会议总结,首先他对张副院长的精湛医术以及精彩演讲予以了肯定和赞扬。郑伟达教授强调,癌症的治疗一定要坚持中西医优势互补,要大力发挥中医优势,把“伟达慈丹四位一体疗法”应用于临床治疗,和其他医院相比,要做到“他无我有,他有我优”。郑伟达教授希望通过培训会培养出更多“会说、会写、会做”的医学人才,中医、西医结合,优势互补,造福更多肿瘤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