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恶性黏液表皮样癌:H-MEC腺体分化差可为实性,腺样结构、明显,鳞状上皮巢细胞异型明显,这与低分化腺肺鳞癌相似。在鉴别上注意两点;①H-MEC常发生在大支气管(段以上),属肺中央;而低分化腺肺鳞癌好发于肺外周;②H-MEC在切片上可找到高汁化低恶性勃液表皮样癌的结构。
(2)实性腺癌:光镜下,实性腺癌其腺上化是均一性的,多取材总可以发现腺样结构的区域,分泌黏液的细胞弥漫,产生秸液量较多(黏液染色时更明显)。而低分化癌结构不均,有的癌巢呈鳞状分化,可见分层结构、细胞间桥,以找到癌细胞内的黏液滴;有的癌巢呈腺上皮分化,找到不典型结构,含有黏液的癌细胞数量较多。在癌组织中,肺鳞癌和腺癌,史错排列或呈区域分隔。黏液染色和免疫组化更容易区别肺鳞癌癌部分。
(3)大细胞癌:大细胞癌在光镜下不具有明确的腺样或鳞状分化的特点,但个别癌细胞可出现黏液滴,与低分化腺肺鳞癌不易区、低分化腺肺鳞癌多取材制片,光镜下总可以找到向腺上皮或鳞状上皮分化的组织学结构特点。黏液染色也有助于区别不同分化方向的癌组织。大细胞癌在光镜下缺乏腺癌或肺鳞癌的组织学特点,癌组织坏死较广泛。在低分化腺肺鳞癌与大细胞癌的鉴别上,电镜意义不大。
中医对肺鳞癌的诊断包括四诊和辨证两个方面,这两者既各自独立,又互相依存。包括从初期接触病人到完成辨证分析这个过程。第一阶段是四诊,第二阶段是辨证分析。四诊就是通过望、闻、问、切收集病人各方面的病情;辨证则是根据四诊所得的各种病情信息,按中医理论,采用八纲、脏腑、气血津液、经络等多种辨证方法进行归纳、分析和综合,发现疾病的本质和症结所在,直接指导肿瘤的临床治疗。
术前使用中医药“ 从“瘀毒”入手,携“四法”抗癌—以四位一体为指导思想的中医治疗,”治疗肺鳞癌效果明显,很多肺鳞癌患者使用该诊疗理念后,多年甚至一直都没有复发,这是因为该诊疗理念能够从整体观念出发,平衡患者体内环境,有效防止癌症的复发和转移,真正达到长期有效的目的。
对于肺鳞癌患者而言,除了正确的治疗之外,同时也要注意手术后的护理。肺鳞癌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后,身体比较虚弱,还会影响患者身体各项机能的正常运转。因此,一定要注意患者的饮食护理,这对肺鳞癌患者的治治疗结果果将有直接的影响。